花園村,是城里的花園,是花園里的村莊。
它是赫赫有名的“安徽股改第一村”,全年總經營收入突破6000萬元;它是基層黨建的一面旗幟,2021年,宣州區澄江街道花園村黨總支獲“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”榮譽稱號。
“黨建立村、發展富村、和諧興村”,花園村的振興之路,寫滿精彩,彰顯奮斗。
“黨建之花” 分外紅
花園村里花正艷,最紅的當屬“黨建之花”。
在宣州區澄江街道黨工委書記張云記憶中,別看花園村現在發展好,以前卻是掛了號的“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村”。村“兩委”班子基本癱瘓、干群關系緊張,集體經濟滯后、村民生活堪憂。
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,優化村“兩委”班子結構,選準配強“領頭雁”……在宣州區澄江街道黨工委的悉心澆灌下,花園村的“黨建之花”綻新枝、開新花。
2008年,成功創業的李開富走馬上任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。面對村民們的信任和期待,他毅然關閉了生意挺好的涂料廠,一心一意撲在了村子發展上。“既然大家推選我當這個帶頭人,我就有責任讓村里大變樣。”
也是在這一年,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湯恒云作為我省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來到了花園村。她目睹了村“兩委”班子傾注心血、謀事創業的一幕幕,也堅定了在這里干一番事業的想法。為此,作為外地人,她兩次放棄了家鄉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“鐵飯碗”,留在了花園村,扎根基層干事業。
“領頭雁”李開富當選后,甩開膀子加油干,打造了一支團結、擔當的村干部隊伍,一批有熱情、有能力的年輕人被吸引進來。2011年,村黨支部換屆,新當選的支部成員平均年齡30.8周歲,文化程度均為大專以上,為花園村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。
在李書記的帶領下,年輕的村班子有闖勁、有想法,攢足了勁,大膽地創業,全身心地干事。為推進股改工作,他們放棄休息時間,不厭其煩地上門聽意見、做工作;村集體項目因資金困難難以落地,村干部帶頭拿出自家房產證作為抵押;村民患尿毒癥不堪重負,村干部自掏腰包為村民看病就醫……
在村集體項目的推進中,村干部更是一馬當先。村“兩委”每位成員都是一個項目的領頭人,“沖鋒”在一線。花園農副產品配送中心運營困難之時,李開富連續4個月吃住在中心,與員工們一起干;維也納酒店籌備拓展餐飲業務期間,還在休產假的湯恒云背著2個月的女兒,外出進行考察、選擇合作伙伴……
“李書記帶領著大家把黨支部建在了產業鏈上,把黨小組建在了致富項目上。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支一心為民、敢想敢干的黨組織隊伍,才有花園村今時今日的發展。”村里的老黨員萬世喜感受很深。
花園村由此迎來了新氣象:2016年,榮獲“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”;2021年,花園村黨總支獲“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”榮譽稱號,村黨總支書記李開富代表村黨組織赴北京參加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。
如今,村黨建成就展示館里,記錄了花園村黨建引領發展的步步歷程,這里也成為各地基層黨組織前來學習交流的場所。
“產業之花” 結碩果
花園村里花正艷,“產業之花”碩果累累。
作為典型的“城中村”,花園村也曾面臨著“失地”帶來的發展“困境”。
隨著城區建設的推進,村里4000多畝土地被征用,村集體積累了1400多萬元的集體資金,但全村95%以上的村民卻成為上班無崗、就業無技、種田無地的“三無”農民。
花園村站在了發展的“十字路口”。面向未來,李開富與村“兩委”班子以敏銳的眼光和堅定的信心,從股改著手,開始了農村“三變”改革的“花園實踐”。
2013年5月,花園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掛牌成立,全村1153名股民在這一年拿到了《股民證》和《股權證書》,成為村集體資產的“主人”;次年,合作社注冊成立安徽花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,開啟了公司實體化運營村集體資產的發展新模式。花園村也因在全省率先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、率先實行村集體資產自主經營,成了名聞遐邇的“安徽股改第一村”。
花園村產業發展,按下了“加速鍵”,駛入了“快車道”。
2014年,“試水”養老產業,村集體第一個項目——幸福花園老年公寓投入運營,成為全省首家村級老年公寓。
2015年,在一片質疑的目光中,花園村克服資金短缺等重重困難,建成運營維也納國際酒店,硬是變不可能為可能,開拓了酒店、餐飲發展的新天地。
2018年,花園村利用地處城區的優勢,投入運營花園農副產品配送中心,采用“互聯網+直營店”模式,線上線下結合,開發了生鮮配送這一新鮮產業。
短短幾年時間,花園村年年上新項目,成功經營了四個村集體企業。而這卻只是花園村集體經濟發展的“上半場”。在村產業快速做大做強中,花園村“兩委”班子的超前眼光和開闊視野,總是令人刮目相看。
近兩年,花園村又掀起了新一輪創業“熱潮”。
2021年,為了解決村屬盛宇湖畔小區物業管理水平低的狀況,村“兩委”干部在外出考察學習后,成立了花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,既接管了盛宇湖畔小區,更是向城區物業管理市場進軍,開拓村服務產業。
在“暖民心”行動中,老年助餐成為新的社會需求。今年5月,嗅覺靈敏的花園村成立了花園餐飲管理分公司,建成中央廚房,開啟集配送餐業務,成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。
今年年底,花園村又一新項目將“破土而出”。把準養老產業的發展前景,花園村與市開盛集團合作投資了金壩敬老院——幸福花園老年公寓城南分院養老項目,村養老產業開始向外拓展……
靠著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善作善成的擔當,花園村交上了極為亮眼的“成績單”:2018、2019連續兩年,花園村村集體資產收入突破千萬元大關;即便面對疫情的沖擊,2020年,花園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達到960萬元,成為全市集體經濟第一村。
“幸福之花” 溢芬芳
花園村里花正艷,“幸福之花”處處開,芬芳四溢。
“資金變股金、村民變股東”,強的是村子,富的是村民。2018年至今,花園村已連續四年向村民進行分紅,四年來分紅總額達461.5萬元。
村民魯大慶原來靠兩畝多田地生活,如今他一家持有400多股集體股,不僅股本一天天保值增值,年底還有分紅。“我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。”
隨著花園村的發展,村民們也享受了眾多家門口就業機會。鄒桂平曾是一名企業員工,常年在外奔波,花園農副產品配送中心運營后,他成為這里的一名采購員。“工資待遇相比我以前打工一點都不低,而且收入穩定,還在家門口。”
為了解決村里兒童放學托管問題,村里出資開設“四點半課堂”服務項目,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和志愿服務隊伍,為村里孩子提供課外輔導服務。
為做好失地農民保障工作,2017年,花園村在全市第一個為全體村民購買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。近年來,累計投入215.76萬元,為村民代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,實現“雙保險”全覆蓋。
為幫助因病因災致貧的困難家庭,村里每年從公司經營凈利潤中提取公益金成立扶貧幫困專項基金,用于幫助困難家庭走出困境。同時,每年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關懷慰問,對考上本科以上院校的學子進行獎勵,村民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。
富裕起來的花園村,文明新風也拂面勁吹。
“紅白喜事吹新風、敬老孝親樹表率、家庭和諧得幸福……”在花園村,有“七句箴言”家喻戶曉、深入人心,就是花園村制定的新村規民約。
雖然地處城區,改革發展勁頭迅猛,可花園村卻連續十多年沒有發生一起越級上訪事件,成為一個和諧農村的新樣板,還榮獲“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”稱號。
花園村里百花盛開、競相綻放,“黨建之花”越來越紅,“產業之花”越來越旺,“幸福之花”越來越多……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